搜索
查看: 2595|回复: 7

【唯美】初游西安——陕西历史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3 23: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官烟雪 于 2013-11-23 23:23 编辑

西安的陕西博物馆对游人是免费开放的,大雁塔离陕西博物馆很近,
可以走着去参观,这样可以欣赏路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雕塑。
20131114_134257_副本.jpg
20131114_134407_副本.jpg

西安,到处可以看到来旅游的海外人士,他们着迷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而西安的历史博物馆更是值得人们来参观的地方,“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在这里,从原始社会至今的文物保护的完好,
主要由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的陶瓷器、古建材、汗唐铜镜、金银玉器、造纸货币组成。
和北京的雍容华贵文物相比,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20131114_141214_副本.jpg
首先我好奇的是一座大的建筑部落模型,这个是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由一个个大大小小蒙古包似的房屋组成,分布合理,
村落的外围挖了很深的沟渠,为了防止大型野兽的侵害,
中间大型的房屋是平时人们聚会的地方,其他的大大小小的房屋是各种家庭的房屋,
沟渠外面小小的长方形是部落的墓地,建立在沟渠的外面,千年古人就知道了防疫的重要。
而在房屋旁的小圆坑,是埋葬幼小孩子的地方,母亲舍不得孩子的离去,所以安葬在家的附近,
安葬孩子的是瓮,用一个人面鱼纹盆扣到瓮的上面,人面鱼纹盆底有两个小孔就是为了方便小孩的灵魂自由出入的,
说明人们已经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
20131114_144747_副本.jpg
最能显示我国万年前古人智慧的我觉得是一个舀水的陶罐,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汲水器,陶质,手工制作,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者是腹部,有对小环可以穿绳,
汲水时候由于重力的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到水将满的时候,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
这种自动涉水的奇妙现象正是运用了近代物理学中的重心原理和定倾中心法则,真是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半坡古人。
20131114_144935_副本.jpg
在陕西的周文化,居然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面具,小巧玲珑,有人形状的,有怪兽的,
我怀疑能否带上,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好想拿下来试试。
导游说是祭祀时佩带的可以与神对话,是沟通神和人的法器;
哎,想起我们侠剑江湖的那些法器了,是杀人的利器呀。
20131114_145436_副本.jpg
在面具展柜的旁边,导游小姐指着一个不起眼的一件鬲让我们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鬲纹饰清晰,铸造精美,商代中期器皿。
哈,他居然有四个足,四个足上各有一变形饕餮纹,饕餮的眼睛采用高浮雕手法,装饰效果极强,
我见过的都是三只足,这件四足鬲是目前全国已知的孤品,国家一级文物,照的不太清晰,手机不给力啊。
20131114_145520_副本.jpg
来到了西周,一张挂在墙上的图让我感叹,一系列由大至小的煮肉的鼎和盛放熟食的簋严格的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和等级,
连吃什么肉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如果僭越,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就是西周的列鼎列簋制度,
哎~幸好我生活在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呀,要不,得馋死。
20131114_145749_副本.jpg
很喜欢古乐器,惊喜的发现了编钟,这组编钟共有八件,纹饰基本相同,大小依次递减,
是现存西周个数最多的一组编钟。柞为铸钟主人的名字。
到了战国时编钟的音阶就已七音俱全了。这组编钟的音域已达到了三个八度。  
乐器作为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礼非乐不履”,就是说没有音乐的配合,礼就难以体现出来。
达官贵人们就连平时吃饭也要列鼎而食,鸣钟佐餐,“钟鸣鼎食”形容的就是这种奢华场面。
钟也就成为祭祀和宴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礼器。
20131114_145900_副本.jpg
在青铜横行的西周还发了一个好玩的调色器 ,这件器物造型独特,方形的身体由四个桶状器组成,
出土时桶形器中残留有矿物质粉末,推测它是用来调制颜料的器物。
从同出的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可知,这些器物属于贵族史官毕公高的下属,一位叫“迹”的人。
这件器物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史官书写工具的种类提供很大帮助。
20131114_150129_副本.jpg
好看的好玩的有趣的目不暇接,不身临其中不知晓这里的美丽,
在汉代有个红陶陂池,这个陶制的水池是随葬明器,陶陂池内有田螺、水草、青蛙等造型,
代表墓主人生前拥有这样一份家产。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使人们相信,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在死后都继续使用,还有一些陶鸡、陶猪和陶牛等动物俑,
哈哈,这家主人肯定特别的爱吃肉。
20131114_152343_副本.jpg
哇,很刺目的一堆东西出现了,是一批汉代金饼,金饼直径为5.6厘米至6.5厘米,
重量为250克至300克,总重约54.5公斤,纯度达95%,其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姓氏戳记。
这种金饼不是普通流通货币,而是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以及大额交易和域外交往的汉代 “上币”。
20131114_152932_副本.jpg
最壮观的就是明彩绘仪仗俑群  这批仪仗俑共300多件。墓主人是明朱元璋的次子秦简王朱樉。
这组俑群表现的是一个出行的仪仗队伍,原本他们手中都拿有各式各样表示其身份的物品,
如旗、幡或乐器、花灯、团扇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品都已腐朽,
幸好在他们的脚踏板下有墨书书写着各自的站位、所司职务等,为我们了解这批仪仗俑的分工提供了很大方便。
明代仪仗陶俑的出土,弥补了陕西陶俑在这段时期的空白。
而这里最有趣的就是250的来历,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
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20131114_154835_副本.jpg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年文明流传至今,
著名的历史学家阎崇年曾说过:“后人对中华文化遗产,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行守护之职,关爱之意,学习之心,弘扬之责。”
我对历史怀有敬畏探索之心,此次陕西历史博物馆之旅,终身受益。

20131114_160047_副本.jpg
20131114_135951_副本.jpg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3 23: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琉白 于 2013-11-23 23:33 编辑

学习了,想来烟雪此行收获不少~与大家一起分享,真是极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23: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白 发表于 2013-11-23 23:31
学习了,想来烟雪此行收获不少~与大家一起分享,真是极好的

那啥。博物馆里的文物特别的壮观,我怎么也难忘记就是留个纪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3 2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官烟雪 发表于 2013-11-23 23:44
那啥。博物馆里的文物特别的壮观,我怎么也难忘记就是留个纪念吧。。

没去过的我有福了哈哈,那面具看上去真小,难道那会儿的人脸小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白 发表于 2013-11-23 23:53
没去过的我有福了哈哈,那面具看上去真小,难道那会儿的人脸小不成。。。

好多有趣的东西。。。
导游说,还可能是盖在去世的人脸上。。。
让精神得到升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4 0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官烟雪 发表于 2013-11-24 00:00
好多有趣的东西。。。
导游说,还可能是盖在去世的人脸上。。。
让精神得到升天。

长知识了,以前只听过嘴里放玉的,那面具旁边的俩长条是干啥的?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白 发表于 2013-11-24 00:03
长知识了,以前只听过嘴里放玉的,那面具旁边的俩长条是干啥的?0.0

是一种祭祀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4 1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晚上去偷一个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8-2022 | 侠剑江湖论坛  版权所有 | GMT+8, 2024-6-28 17:44

返回顶部